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调查研究
 
关于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16年03月15日
 
  

市发改委课题组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鹰潭的目标,按照“1+3+10城镇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集镇、中心村“四位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呈现较好发展态势。2014年,我市先后列入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市,城镇化率54.2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笔者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一、城镇化建设现状

  (一)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委托中规院编制了《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完成了《信江新区南区控规》、《信江新区北区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规划的编制,正在开展高铁北站周边区域修规编制工作。完成了排水、绿地、燃气等7部专项规划,全市已经形成了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村镇规划为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信江新区开发建设步伐,投资165亿元,实施了60个重点建设项目,信江新区“三横三纵”路网体系已经形成。高铁广场、市民广场等项目全面竣工,中央商务区、恒大绿洲等商住项目扎实推进,生活配套设施基本成形,信江新区人民医院、高教园区加快建设,公共配套顺势跟进。加大了老城区路网改造力度,共改造城市主次干道30余条,启动小街小巷改造工程,老城区85%的小街小巷完成改造。标准化菜场、垃圾中转站、环卫设施、社会停车场等一大批公建项目有序推进。建成信江两岸十里沿江景观长廊,改造提升11个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内陆首个铜期货交割仓库和中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功获批,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西理工大学成功合作,水工、节能照明、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创意制造产业保持旺盛发展势头,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3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40.31亿元,同比增长11.2%;十大旅游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增长43%;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工程中,3个已投入试运营,物流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

  (四)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开放、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了市投融资公司、市土地储备中心、高新区融资平台、龙虎山旅游文化发展集团四大市级融资平台建设, 4个融资平台全年共融资54.8亿元,融资规模超历史,融资成本创新低。

  二、主要问题

  一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城市建设和发展,仍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城市公共服务、户籍管理、社会管理等协调能力不够,延缓了城镇化步伐。二是城镇化空间发展不协调。市域面积过小,腹地有限,行政辖区空间较为破碎,空间布局形式为分散的点状格局。国道沿线及月湖城区、贵溪城区周边城镇相对发达,但在省内仅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外围城镇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镇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镇区人口不足1万人。三是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不匹配,部分区域土地城镇化高于人口城镇化。月湖区作为整个鹰潭市域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人口的集聚程度不高,人口中心度不足20%,与省内地级城市相比,发展水平位于后列,城市统领作用不强,缺乏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强规划引领作用。一是按照构建“全域鹰潭”的发展理念,抓好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把贵溪、余江、月湖、龙虎山景区发展全面纳入大框架城市的空间和生产力布局来统筹推进,统筹安排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布局。二是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衔接。按照“城乡统筹、多规合一、环境优先、和谐宜居”的理念和方向,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注重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新村建设等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强化部门协调和信息沟通,避免各自为政。三是加强规划管理和执行。进一步健全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规划管理体制,增强规划管理的约束性,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避免规划变更的随意性,严格规划修改的法定程序,杜绝以权代规的现象发生。四是准确定位,特色鲜明,突出抓好以中心镇为重点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应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增强城镇吸引力。一是加快贯彻落实《鹰潭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推进新市民工程,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二是稳妥推进余江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是按照鹰潭主城区、贵溪、余江、龙虎山景区、中心镇及普通镇等不同区域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研究制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四是完善投融资机制,破解城镇化资金瓶颈。积极探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用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城镇化项目,积极探索运用PPPSPV等模式,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合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居民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加大投入。二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强化信息惠民公共服务。重点推进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化、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智慧旅游综合服务、教育资源服务与教育信息管理等六大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与民生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三是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围绕建设“数字化城管”,全面加强城镇软环境建设,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四)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创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服务机制,以“两带五园五基地”为载体,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以320206国道为主轴,打造沿国道产业集聚升级带,贯通余江工业园、鹰潭高新区、现代物流园、童家创业园、贵溪工业园、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贵溪硫磷化工基地、中童眼镜产业基地、潢溪循环产业基地、锦江精密元件基地的产业集聚带,将园区作为未来城镇新区建设重要内容。二是以打造沿国道产业集聚升级带为契机,加快集聚带周边城镇建设,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发展,通过“产城融合”的路径,促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大力培育生产、服务和消费多点支撑的城镇经济,着力增强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我们 使用帮助 法律声明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单位地址:鹰潭市信江新区德政路市经济大厦A区2楼 邮政编码:335001 电话:(0701)6441287
赣ICP备10001356号    赣公网安备36060202000019